标题: 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成长电影(相关链接陆续跟进)
into_CraChin
至爱制图组
Rank: 10Rank: 10Rank: 10
.元气百倍


至爱音乐制图组  
UID 115259
精华 0
积分 7719
帖子 563
音乐魅力 7102 点
现金 54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2007-8-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成长电影(相关链接陆续跟进)

                                                                                           

                            

                                                                                                                                         --七堇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电影(无论任何一种"派别"),如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是创作者在当时社会气候与技术能力支持下,创作出的集合自身灵感、才华与表达意图于一身的作品结果。只是由于其艺术形式的现代性和灵活复杂性,能够延展出更多的关注角度。 

     成长电影,应该说就是一类主题涉及个体成长经历的电影。 按照普遍的理解,成长必定与青春相关,因此成长电影多数也就是描写青春状态的电影--而已。然而,除去部分专业电影工作者,对所谓的成长电影最有关注的大部分是对电影和音乐抱有虚荣心态同时心怀澎湃情调的青少年。限于这类人群的关注范围以及关注力度--某种程度上,日本现当代电影业中凸现的成长电影以其较为露骨的青春式表达博得了《电影电视词典》对于成长电影的偏激定义: "日本60s后兴起的倾向,代表人物大岛渚、北野武。关注60s背景下日本青年成长状况。如《青春残酷物语》,也指西方社会中的吸毒、凶杀、犯罪在青春期的体现。国内代表杨德昌。"  

      

       概括言之,残酷。  

      "残酷"这个词语,可以在很多电影杂志或者业余影迷对于青春成长电影的评论中总是连篇累牍地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品评倾向不仅误解了成长电影,还误解了成长本身。日本成长电影的模式与风格只是世界成长电影的一个分支类型,只是成长母题的一个方面。严格地说来,除去残酷的吸毒、残酷的援交、残酷的摇滚、残酷的杀人或者被杀或者自杀……之外,成长必然有更多的定义和角度值得关注与刻画。既然说成长是青春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按照唯物辩证的思想,既然成长"应该"表现某种痛感,那么相对的"快感"也就"应该"得到表现。        

      自然,肯定不是有几张年轻孩子面孔的电影都叫成长电影,成长电影的定义也的确不应该如此狭隘。 

    基于此,纠正了这样的偏激定义之后,按照地缘文化背景的不同,理性地将所谓的成长电影放在不同的地缘与文化背景之下观察,从而客观地得出它的内含特色以及对母环境的道德折射。

 

 

 

 


  一 亚洲成长电影


  中国成长电影 的杰出作品,从大陆电影萌起之时的《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等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长大成人》、《和你在一起》、《青红》,以及港台的《牯岭街少年杀人案》、《蓝色大门》、《河流》,展示出了颇具大国风骨的成长电影之成长历程。

       中国悠远的历史文化底蕴,近现代政治气候变迁,使得中国的成长电影浸淫了丰富的社会色彩,抛去早年受文革的影响造成的断层不谈,这种社会色彩的丰富从过去单一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到现在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作品题材的变化就可以窥见一斑。无论是教条主义式的《祖国的花朵》,颓废迷茫式的《长大成人》,还是青春情感浓郁饱满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所谓的残酷式的《牿岭街少年杀人案》,《青少年哪扎》,《河流》,还有青春小资情调式的《蓝色大门》,甚至包括很多我们难以知道的地下电影,都从不同的方面,较为全面地折射出了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在青少年成长身上的烙印。
  另外,一些中国成长电影以回忆的形式复述过去的时代里的青春状态,典型的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青红》。一个时代逝去了,站在另一个新时代的肩上俯瞰它,眉目更加清晰。因此这类电影通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深得国际评委的青睐。然而这也是一种遗憾:我们今日之所以只能以回顾的形式来复现那个时代的青春,就是因为表达那个时代真实面貌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日本成长电影以其正宗而强有力的残酷作为鲜明特征(几乎使得亚洲观众们以此作为成长电影的代名词),突出地展现了日本本身就很残酷的民族根性和社会风貌。从这个角度讲,日本残酷式成长电影依然非常有折射意义。

       日本电影给人的印象好像总是十分极端,能有行定勋《春之雪》、《在世界中心呼唤爱》这类纯爱电影,也能有大岛渚《感官世界》、今村昌平《赤桥下的暖流》这类情色电影。
  但日本成长电影的残酷特色十分突出,这个印象的获得,大岛渚、岩井俊二和北野武等等功不可没。近来盐田明彦的《金丝雀》、《月吟》、《黄泉路》,深作新二的《大逃杀》,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等等亦是一再地加固了残酷这个主题,只是放置主题的情节环境稍有多变,不仅仅局限于穿水手服做援交的女生和阴郁自闭的美少年,而更多地将社会投射反映了出来(比如2005年拍摄的20世纪80~90年代受奥姆真理教洗脑的流浪少年的故事《金丝雀》)。

      日本是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国度。二战的疯狂与毁灭以及战后经济的奇迹复苏,种种极端尖锐的矛盾隐忍在谦恭的社会表情之下,都给这个发达社会的青少年创造了太多隐形的堕落氛围与条件。电影中日本少年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来自社会与家庭的,这其中有民族性格的浸淫,也有相当程度的媒体误导。

      虽然我们不能从新锐导演的镜头中就得出日本少年都是自闭忧郁狂和援助滥交者这种结论,但是起码,在这个自来水全部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发达国家,具有东方性格的少年们的确有更多的条件来忧郁和迷茫,或者通俗说来就是吃饱了没事干。在日本电影里,众多畸形而极端的问题少年个案都诚实折射了这个民族的内在痛苦压抑与矛盾冲突。
  举个例子说,就日本成人而言,他们经常宁愿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站着,面向窗外隧道的黑暗,也不愿意坐座位,与对面的乘客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在公司说了一天敬语说得舌头都抽筋了,鞠了一天的躬鞠得腰都疼了,带了一天的笑容笑得脸上肌肉都僵了--真是恨不得能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地静一会儿,再也不想见任何人的臭脸了。

        从这个噱头中可以察觉,人性压抑在谦恭的表情之下不得释放解脱,最终导致人们的价值盲目,青少年又以其相对脆弱对此更加难以承受,即社会阴影在他们原本白净的青春底色上投射出更加触目惊心的对比色。因此日本成长电影中出现很多典型的所谓"残酷青春"。这是它的特色。

 

 

 



  韩国成长电影《朋友》、《恋爱小说》、《春夏秋冬又一春》《……ing》,(包括此题之外的《太极旗飘扬》、《老男孩》、《红字》、《八月照相馆》等等)相对日本电影就显得温和而自然了些。
  人格都是正常的,经历都是坎坷的

        但是单薄的底蕴仍然注定不能给予韩国电影以经典。韩国电影的拍摄风格仍然比较单一,技法上多数仍处于叙述目的的线性手法,很多电影是借情节的跌宕起伏来遮掩电影语言的苍白。电视剧倒是明显占据优势(比如就像某期《看电影》编辑所说,那个烧饭的韩国厨娘与中国当下几个长得像男生的女生的唱歌着实占据了大部分收视率)。韩国成长电影注重温和地表现个人情感,常常以友情爱情等老主题来填充青春内容。

 

 

 

 

 

 


  伊朗。穆斯林伟绩的伊斯兰人文情怀在他们的成长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不了解伊朗近几年的电影,但过去,马吉他·马吉迪的《小鞋子》、《天堂的孩子》、《手足情深》,杰法·派纳西的《谁能带我回家》、《白气球》,哥巴蒂的《醉马时刻》,沙米拉·马科马尔巴符的《黑板》,大师阿巴斯的《天堂的颜色》……无一不是关于小小少年的成长故事。切口非常窄,由此一来挖掘的力度也不可能太深刻,但是它们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道德情怀和真正的对于生活的隐忍姿态(尤其是那些坚韧的女人和孩子们),的确是没有宗教之根的国家们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在伊朗知名电影和大师作品中,有不少都是关于一些小小少年的生活和成长题材电影。情结和主线通常非常简单,但是电影语言的丰富运用以及摄影取景的精致考究亦是非常出色。相信人人都能记得《天堂的颜色》里面,漫山遍野的灿烂鲜花,以及结尾之处孩子苏醒之后孱弱颤动的手部特写。生活的艰难赋予了他们尊严,而不是残酷和暴力。这是伊斯兰文明的荣光之折射。
  2005年年仅14岁的伊朗小女孩哈纳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最年轻的导演,拿着自己的作品参加最佳处女作奖的公映。出身伊朗电影世家的哈纳8岁时就以第一部电影短片参加了瑞士洛加诺电影节。真令人赞叹伊朗电影的后生可畏。
  相比其他一切成长电影,伊朗成长电影以其至善至柔的道德关怀击中了成长乃至生命之真谛的软肋。这是了不起的特色。


 

 

[ 本帖最后由 into_CraChin 于 2009-6-23 10:56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doraemonhoho   2009-6-23 13:52  音乐魅力  +100   深有同感.
doraemonhoho   2009-6-23 13:52  现金  +20   深有同感.
分享到:     分享到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至爱音乐论坛声明:
◎本站音乐仅供试听,请下载后在24小时内删除,请支持你喜欢的歌手,购买正版CD。
◎本站音乐皆从网上搜集转载,版权归唱片公司和歌手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顶部
into_CraChin
至爱制图组
Rank: 10Rank: 10Rank: 10
.元气百倍


至爱音乐制图组  
UID 115259
精华 0
积分 7719
帖子 563
音乐魅力 7102 点
现金 54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2007-8-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二 欧洲成长电影


  这是个复杂的子题。欧洲是电影的老家,盛产大师和经典,同时具备优厚的历史和人文氛围,使得成长电影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时期。继承了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中的创新和实验精神,"观点记录片"创始人,诗意现实主义代表让·维果的《操行零分》是早期的关于成长的电影。笔者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它讲述寄宿学校孩子们用胡闹来反抗学校的人行束缚,因为题材敏感遭到禁映。但是这部电影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它引领了后来著名的法国新浪潮,大师特吕佛的"成长电影"《四百下》也几乎就是这部电影的儿子。欧洲的孩子们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自由和呵护,但是其成长电影的主题很大部分仍然在围绕获取自由和反对束缚。这的确是我们东方视角看来所困惑的。


  笔者作了一个有些狂妄但是不无理由的比较:中国成长电影是欧洲成长电影的缩影。无论从类型,水平,主题,中国成长电影都与欧洲电影有着类似之处。繁多的欧洲成长电影当中,除去丹尼·博伊尔《猜火车》、朱赛普《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贝尔纳多·贝尔托鲁奇《梦想家》、鲍·怀德伯格《教师别恋》等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笔者最喜欢的,是施蒂芬·德奥瑞的《比利·艾略特》。
  好的成长电影不仅仅表现成长中的青春个案,还应该从中展现出与其他严肃题材电影同样的意义深度与表达力度,而不应该因为青春的单薄而使得电影本身也苍白起来。

  英国皇家剧院舞台剧导演施蒂芬·德奥瑞近些年以《时时刻刻》赢得了广泛赞誉与关注。

     早期的处女作《比利·艾略特》与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也是崭露才华的杰出作品。
      它讲述一个出生在英国北部矿区矿工家庭的男孩比利,在母亲去世后就一直和矿工父亲和哥哥生活在一起。父亲希望将他训练成拳击手,使他免于遭受与自己以及兄长的命运--作一名矿工。但是比利却热爱芭蕾舞,并且具有惊人的舞蹈天赋。成天都在当地的芭蕾舞老师那里眼巴巴地望着女孩子们翩翩起舞,自己也总是忍不住蹦跳起来。一连串的争执之后他终于得到父亲的支持,而后幸运进入在伦敦的皇家舞蹈学院,并最终成为了名角


  这是个简单的成长故事,但是在施蒂芬的镜头下它变得格外的生动而感人,展示出导演过人的功力。最震撼人心的几组镜头是,矿区的大罢工中,每天都有迫于生计的矿工,在坚定的反抗派矿工的夹道唾骂和扔砸石头中以叛徒的身份逃到去矿场工作的公共汽车上去,妥协低薪报酬养家糊口。父亲和哥哥本来都是坚定的反抗派,但是当父亲决定支持小比利去伦敦学习芭蕾舞之后,某天他也狼狈地登上了那辆公共汽车去继续作苦力。那天哥哥照例和其他矿工一起大声地唾骂和扔石头,然而当哥哥突然看见父亲的脸出现在那车上时,他发狂并且失去理智地把父亲拽下来问为什么。


  父亲悲伤地哭泣着,大声说出要支持比利的梦想,要为他的舞蹈而牺牲。接着,画面切换到父亲戴着矿工帽由缆车载着缓缓降到黑暗矿井底的镜头:这是一个多么漂亮的隐喻蒙太奇--父辈彻底地沉下去了,以自己的牺牲,为孩子的梦想铺设道路,孩子们最终升起来了。令我想起谢晋《芙蓉镇》片尾那场洪水,以及被洪水冲垮的瓦房那组镜头。
  小比利在舞蹈老师的暗中支持下,贸然前去伦敦报考皇家舞蹈学院。看到那些经过专业精心训练的孩子们,小比利自惭形秽。轮到他的时候,那些眼光刁钻的老舞蹈家们个个对他那罗圈腿似的基本站姿大大皱眉。然后小比利豁出去似的,小鹿一样乱蹦一气。从老师们莫名其妙的目光中,他伤心地知道没戏了。在他马上要走出舞蹈室的时候,一个善良的老教师问,你跳舞的时候感觉到什么?
  小比利眼睛里闪着泪花,激动地说,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我就成了闪电……
  几个月之后收到邮差送的来自皇家舞蹈学院的一封信,全家人的心都揪紧了,不知道什么结果,却都不敢冒自拆开信,便郑重其事地像摆设一件奖杯一样把信放在餐桌最显眼的位置上(这组镜头的运镜线路和拍摄角度达到令人称绝的震撼效果)。


  小比利回家之后,看到全家肃静的气氛以及饭桌上的信,便屏住了呼吸,颤抖着拿着信,在全家人的注视中走进自己的小房间,关上门。他很久之后都没有出来,家人等得不耐烦了,推开门,看见小比利满脸泪痕地坐在桌子边。
  我通过了……
  小男孩低声啜泣着说。
  镜头很快就跳跃到几年后。满鬓斑白的老父亲郑重却小心翼翼地在皇家剧院的剧场观众席坐定。后台上的工作人员恭敬而轻柔地给一位芭蕾舞演员披上天鹅羽衣。
  幕布拉开,在众多舞伴的陪衬下,一只轻柔的,名叫比利的天鹅像是高傲的王子般的跃起。父亲的眼里闪耀着悲情而骄傲的泪光。

  这部成长电影里的父爱,贫穷,梦想,奋斗,矿工们以及矿工后代的悲惨命运,欧洲人骨子里对于艺术的崇尚……全都展现出导演对于贫穷社会层面,矿工家庭状况以及少年成长心迹的细致观察。娴熟的技巧使得电影的刻画不动声色却又格外的感人肺腑:例如一家人收到来信的时候拿一连串小心翼翼的反应和小比利看信的过程中的举动,没有欢呼雀跃,没有大呼小叫,这个心思细腻的天才孩子只是哭着小声说,我通过了……在这种充满了痛苦的矿工生活背景下,梦想的降临实在是太奢侈的事情,以至于苦难的父亲和孩子在接受它的时候,带着百感交集的眼泪,感情的复杂只能用无言来表现。

      导演在这些地方的处理实在是上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成长电影在欧洲成长电影中表现不俗。

      苏联时期的导演罗兰·贝可夫拍摄过一部叫做《丑八怪》的电影。有关一个小女孩在同龄人的欺凌中如何恪守了善良与原谅的故事。这部电影在苏联公映之后有人叫嚣要把他送进监狱,理由是,苏维埃不会有那么多自私冷酷的坏孩子。这部电影在很多用以标榜品味的必知电影名单中被忽略了,然而它以深厚的道德情怀和克制而平淡的忧郁氛围创造了"解冻"时期之前的苏联电影杰作。如果没有它,那么苏联电影恐怕要逊色不少。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电影,如《永远的莉莉娅》等等,也表现了家庭受害少女的悲惨命运,渲染得很煽情,但是表达力度却反而减轻了,甚至在结尾出现一些画蛇添足的理想化妥协(如《莉》片尾那个男孩在死后变成了天使)。


  2003年安德烈·祖亚科斯夫的《回归》,以非常俄罗斯的气息获得世人瞩目,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讲述两兄弟在离失的父亲突然回家之后发生的事。再次是一部处女作。继承了塔可夫斯基式的叙事手法并又运用得娴熟自然,实属难得,也深刻地折射出俄罗斯社会当中父权责任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into_CraChin 于 2009-6-23 10:57 编辑 ]

顶部
into_CraChin
至爱制图组
Rank: 10Rank: 10Rank: 10
.元气百倍


至爱音乐制图组  
UID 115259
精华 0
积分 7719
帖子 563
音乐魅力 7102 点
现金 54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2007-8-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0: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三 美国成长电影

  美国成长电影中,《美国派》系列作为比较白痴型的成长电影,是美利坚享乐型的开放文化在青春期的体现。从第一部到第三部,越来越nonsense 。描写一群满脑子梦想着交媾的处男在高中毕业到进入大学期间为之作出的努力。
  相比之下,《毕业生》、《美国丽人》、《大象》等等要出色很多,它们有的描述了青年成长中的性与爱的困惑,有的根据真实的校园枪击案拍成,讲述内心有阴影的青少年在某种茫然的报复心态下做出的荒唐举动,也提出了老生常谈的美国枪支自由隐患。相对于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美国成长电影一直都是弱势。

      就像是拉丁谚语所言,没有历史的国家最快乐。

  美国很快乐,美国年轻人更快乐,我们眼中的残酷青春现象诸如吸毒滥交什么的在美国人那里并没有那么"残酷"。受本土文化背景的限制,美国成长电影除了轻描淡写地抛出教育危机、性爱迷茫、吸毒滥交、人性异化、信仰遗失等常见的问题形式用来展现年轻一代的生活状态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深刻焦虑或者反思,像《男孩的天空》、《带毒的常春藤》等等;甚至以此为一种颠覆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的标榜,如《发条橙》、《墙》、《天鹅绒金矿》、《我自己的爱达荷》等等。

     1996年有一部叫做《Fox Fire》的电影,是为数不多的表现青春期女性心态的电影。主角Legs(安吉丽娜·茱莉饰演) 的形象,是中性的而且充满了"在路上"的心态的美国女孩。她就是那种hitchhiker,即搭便车四处流浪的人,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她的所作所为总是能够给接触她的朋友带来惊险与奇遇,那些朋友最终仍然会回到他们本身的生活状态--由无数小麻烦小烦恼堆积成的平静生活,而legs亦永远选择继续前进。这种非常漂亮的洒脱生活必然只有美国人才会创造,你很难想象,一个伊朗导演拍一个流浪中性女孩的故事。这就是成长电影对于本民族本社会风貌的准确反射。


  彼得·威尔的《死亡诗社》是美国成长电影中非常杰出的作品。讲述一个很有主见和责任感的年轻教师来到一所学校,和孩子们共同反抗学校体制的桎梏,他扑朔迷离的原死亡诗社成员的身份以及作为教师的出格行为使他面临被迫辞职,然而他培养的孩子们却获得正直勇敢的品格。片中有个情节是,老师在辞职临走之前,班里最胆小的男孩,竟然勇敢地站在了课桌上,大声朗诵惠特曼纪念林肯被刺的诗句以表达挽留:啊!船长!我的船长!
  金波莉·皮尔斯的《男孩不哭》是同性恋题材的女性电影,亦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声誉。反映的是美国中部乡镇的落后封闭思想以及同性恋者尤其是女同性恋者的悲哀处境。片中主角蒂娜身为为爱而执著的善良女性,只因性取向的特殊遭到厄运,最终被强奸并殴打致死,影片结尾她绝望地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令人震动。这是美国成长电影中很有深度的作品,饰演那名悲剧女孩的希拉里·斯万克以《百万宝贝》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本帖最后由 into_CraChin 于 2009-6-23 10:57 编辑 ]

顶部
into_CraChin
至爱制图组
Rank: 10Rank: 10Rank: 10
.元气百倍


至爱音乐制图组  
UID 115259
精华 0
积分 7719
帖子 563
音乐魅力 7102 点
现金 54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2007-8-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0: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综上,基于世界主题的年轻化,青春成长电影在当今的电影题材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基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此繁杂的课题自然讲述得非常粗糙,由于对其他地区成长电影的缺乏了解,分类也没有涉及加拿大,澳洲或者拉丁美洲。尽管那些地区仍然有极具特色和折射意义的精彩作品,如澳洲电影《鲸骑士》(这部电影也许不能够纯粹算作成长电影)。由此产生的诸多错误自然不可避免。请见谅。
  
      其实,成长电影所能够展现的青春状态都是有限的,艺术常常是要求从平凡的东西中找到不平凡,或者从不平凡的东西中找到平凡。
  在这样的宗旨下面,大部分电影中的青春,无论是痛感还是快感,都是那些成年导演挖空心思捏造出来的具有冲击力的想象和夸张。

     然而,事实上,拿中国来说,80%孩子的80%的成长都已经默默无闻地埋葬在书山题海之中了,他们的青春只用一个五分钟的黑白动画默片就可以表达:一个孩子做数学题一直做一直做……做的题越垒越高越垒越高,然后哄得垮下来,把孩子压死。这才叫做残酷,残酷到,连痛感都没有就死了。


  当然艺术如果残酷到这个地步,那么也就太没劲了:

     所以成长电影里才有那么多五彩斑斓的痛感快感用以呻吟。
     呻吟--不管你有病没病。






我獨自生活在九霄雲外 獨自快樂也獨自悲傷
顶部
saigo (ryo)
音乐掌门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冷死了冷死了!


荣誉勋章   至爱音乐荣誉勋章   至爱音乐版主   至爱音乐荣誉会员  
UID 56402
精华 2
积分 28915
帖子 2839
音乐魅力 21076 点
现金 4998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80
注册 2006-8-18
来自 Indie Space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金丝雀》没找到下,也没仔细找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花与爱丽丝》一个残酷极端,一个童话异想。
《无人知晓》构造了一个虚拟却冷酷的空间,母亲留下了钱,然后离开,留下那些孩子自生自灭。故事天真而悲哀
《回归》下了没来得及看
《黄泉路》的鬼魅其实在为故事的温情一步步铺垫。
说了一堆,都不知道说啥,还有,这本散文集我看过

顶部
into_CraChin
至爱制图组
Rank: 10Rank: 10Rank: 10
.元气百倍


至爱音乐制图组  
UID 115259
精华 0
积分 7719
帖子 563
音乐魅力 7102 点
现金 54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2007-8-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回复 #5 saigo 的帖子

你一看就是一个文学小青年这本散文你肯定看过

岩井俊二的《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燕尾蝶》《华莱士人鱼》小说全都看过,我喜欢小说胜过电影,感觉小说更有张力,也比较适合我这种懒散的人...

现在还记得《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电影开篇带耳麦的白衬衣男生站在大片大片的麦田里,衬衣在风中摆动。那种感觉,很难言喻

日本的成长电影就是在围绕残酷展开

最近看的《只是爱着你》这个也许不能归入成长电影的范畴,相对青春的定义,静流您的确是超龄了,但也确乎是很多人成长的故事(这个我也是先看的小说),电影中宫崎葵的表现又一次让我惊艳,特此推荐一下~~



.>>>>>>>>>>>>>>>>>>>>>>>>>>>>>>>>>>>
还有...我还没有发完

算了,你占楼就占楼吧

后面都是电影的链接了....><

[ 本帖最后由 into_CraChin 于 2009-6-23 11:22 编辑 ]





我獨自生活在九霄雲外 獨自快樂也獨自悲傷
顶部
into_CraChin
至爱制图组
Rank: 10Rank: 10Rank: 10
.元气百倍


至爱音乐制图组  
UID 115259
精华 0
积分 7719
帖子 563
音乐魅力 7102 点
现金 54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10
注册 2007-8-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1: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跳出我天地 Billy Elliot

   



编剧: Lee Hall
导演: 斯蒂文 德奥瑞 (Stephen Daldry)
主演: Jamie Bell / Julie Walters / Gary Lewis
官方网站: http://www.billyelliot.com/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英国
上映日期: 2001-03-08 >
语言: 英文
又名: 舞动人生 / 比利・艾略特 / 芭蕾之梦
又名: 舞动人生 / 比利・艾略特 / 芭蕾之梦











      《跳出我天地》(英语:Billy Elliot)是由史提芬·多尔执导,李·贺编剧的2000年英国电影。故事讲述由杰米·贝尔饰演的11岁英格兰北方男孩比利·艾利略,如何从煤矿工人之家,成为成功的芭蕾舞蹈员。

  2004年,《Total Film》电影杂志选出《跳出我天地》为英国史上最伟大电影排名第39位。

  电影改篇成舞台音乐剧,并于2005年5月在伦敦维多利亚剧院公演。《每日电讯报》赞誉该剧为「英国最伟大的音乐剧」。


  内容简介:<剧情慎入>


      11岁的比利·艾利奥特无意中目睹的一堂芭蕾课点燃了他舞蹈的天赋,改变了他的生活。在这个以采矿为主业的小镇,男孩学拳击、女孩学芭蕾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利却深深地爱上了芭蕾。当教芭蕾的威尔金森太太问他是否真的想学跳舞的时候,比利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回答:“我…..我觉得这有些女孩子气。”手不离烟、外表冷漠而内心善良的威尔金森太太看出了比利的才华和热情,她用自己的方式让比利懂得要勇敢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正是因为她的存在,比利才得以坚定地在舞蹈的道路上走下去。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个单纯的世界也许只由一件事组成,对于比利来说,芭蕾就是生活中的一切。比利的家庭环境很糟糕:妈妈去世了,父亲和哥哥都是工会成员,领导着工人罢工,年老的奶奶几乎无法照料自己。而比利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芭蕾之梦。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偷偷地跟威尔金森老师学跳舞——因为有梦,世界也变得美好。

  大群的防暴警察在屋外追捕比利的哥哥,比利正在家里重复练习着一个转圈动作,当比利冲出门外时,看到满面鲜血的哥哥被警察拖上警车。家里的情况愈发窘迫了,比利的芭蕾梦想是那么遥不可及,幸好有威尔金森太太和小伙伴米歇尔的支持,比利终于顶住种种压力坚持了下来。电影中有几个片段十分精彩:比利和威尔金森太太在空荡荡的舞蹈教室翩然起舞;当父兄反对比利学舞并赶走威尔金森太太后,比利跑上街头用舞步发泄心中的愤怒。这时,舞蹈超越了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当比利尽情舞蹈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力量,那是让梦想成真的力量,因梦想而专注的人是最可爱的。

  去伦敦皇家芭蕾学院面试的时候,父亲和比利都很紧张。比利在考官面前几乎无法跳舞,他笨拙失常的动作惹来一片窃窃私语,镜头穿插着大厅里的父亲,他不断用手蹭着楼梯扶手,走来走去。考官提问题的时候,朴实的比利和他的父亲无法回答考官的问题,——罢工潮汹涌的矿厂,一个贫穷的、没有精力和金钱留给艺术的家庭,从未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孩子,这一切能让他们在高贵的伦敦面前说些什么呢?最后,在比利将要走出大门的时候,一位女考官忽然让他等一下,她问:你在跳舞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比利茫然地想了一会,回答说:我不知道。他接着喃喃地说道:我感到很快乐,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像在飞一样,就像小鸟,像光电……对,像光电。


  

...................>>>>>>>>>>>>>>>>>>>


      影片反复出现一条街道,远处是蔚蓝的天空。穿着牛仔的比利奔跑在这条通向远方的街道时,仿佛在追寻着一个美好的未来。比利被伦敦皇家芭蕾学院录取之后,他的父亲也奔跑在这条街道上,远处是更加蔚蓝的天空。


  在电影中看多见惯了残酷的青春,破灭的理想,人生的不美满不如意,小比利的舞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丝清新的空气,也让我们回忆起曾经拥有的那些美好淳朴的东西。有时候,再坚持一点点,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比利让我们学会尊重梦想,自己的或者别人的。


  比利的脖子上挂着舞鞋,在小镇上纵情地跑着跳着,动感跳跃的镜头让我们跟着他一同心神荡漾。若干年后,他在〈天鹅湖〉中出场,一个美妙的腾空飞跃,台下的父亲惊喜地睁大了眼睛……


  影片还融合了其它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元素,比如英国八十年代的罢工潮,比利对母亲的眷恋,从小便显出同性恋和易装癖倾向的小伙伴米歇尔,片中T-rex,The Clash乐队带来的充满活力的音乐等等。

  虽然生活总是沧桑着梦想,我们却永远拥有做梦并为之努力的权利^ ^








我獨自生活在九霄雲外 獨自快樂也獨自悲傷
顶部
doraemonhoho (小叮当)
音乐家
Rank: 12Rank: 12Rank: 12
RaW°


荣誉勋章   至爱音乐荣誉勋章   至爱音乐版主   至爱音乐荣誉会员  
UID 109095
精华 0
积分 15052
帖子 2312
音乐魅力 8170 点
现金 4570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7-4-15
来自 古典/音乐电影交流区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6-23 13: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添加 doraemonhoho 为MSN好友 通过MSN和 doraemonhoho 交谈 QQ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个场景很难忘.
成长的残酷不知道是不是必然.
楼主说的很深刻啊.





顶部
W稻草人
音乐热爱份子
Rank: 3Rank: 3



UID 133380
精华 0
积分 1671
帖子 83
音乐魅力 1130 点
现金 458 音乐币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6-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7-4 10: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楼主很强大...
电影将陪伴我们一生

顶部
luoxuan
音乐狂热份子
Rank: 4
iMusic


UID 121591
精华 0
积分 2046
帖子 114
音乐魅力 1546 点
现金 386 音乐币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8-20 1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超级强!

顶部
居里大人
荣誉音乐师
Rank: 10Rank: 10Rank: 10


荣誉勋章   至爱音乐荣誉勋章   至爱音乐荣誉会员  
UID 7370
精华 0
积分 4403
帖子 426
音乐魅力 3051 点
现金 926 音乐币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2-14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8-20 11: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哇,透彻

看了以后发现,楼主分析的很透彻。真厉害啊。支持以及顶

顶部
waynexiangwang (Wayne)
音乐狂热份子
Rank: 4


UID 121957
精华 1
积分 2974
帖子 218
音乐魅力 2745 点
现金 10 音乐币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10
来自 襄樊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4 0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看到成长电影的标题我就想到了四部电影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天堂电影院 猜火车 情书…

顶部
fyfy1010
音乐狂热份子
Rank: 4


UID 133979
精华 0
积分 2081
帖子 163
音乐魅力 1385 点
现金 533 音乐币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9-7-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0-5 10: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十七岁的单车 很不错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3 11:00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rocessed in 0.03641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至爱音乐论坛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