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王菲的专辑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6/34/20001030/292687.html (转)
《只爱陌生人》(1999)
★★☆
披头散发的王菲无助而夸张地张开双手……既有Bjork式工业舞曲,又不乏《当时的月亮》等热唱情歌,然而却没有给人留下太多的心灵感应。
《胡思乱想》(1994)
★★★☆
英伦另类女声+窦唯式北京摇滚+卡拉OK改编歌,构成了《胡思乱想》专辑的三大元素。引人注目的是标新立异的封套:“没有新形象没有写真集没有混音版本”,甚至连王菲的一张俏脸都没有,誓要与香港乐坛的流俗决一死战。
《迷》(1994)
★★☆
平头的造型颇有些像爱尔兰的光头女歌手Sinead o' connor,当然音乐上还差得远,有一多半是翻唱她自己的粤语旧作。
《十万个为什么》(1993)
★★★☆
梳着辫子的王靖雯一脸刨根问底的表情。她试探性地举起“另类”女歌手的旗帜,与刘以达、邓建明等主流之外的音乐人一起炮制了一张感觉有几分“另类“的专辑。
《菲靡靡之音》(1995)
★★★★
与其说这是一张向邓丽君“致敬”的翻唱专辑,还不如说是王菲偿还给偶像的“一个小心愿”。无疑,王菲就是邓丽君在九十年代的另类再世,尽管她性感的红唇和皮裙早已融掉了邓姐姐的温情。
《Di—Dar》(1995)
★★★☆
在那只疑惑与专注的大眼睛下,我们看到了王菲“暧昧”的另一面,全部由林夕包办的歌词更是细腻入深。
《讨好自己》(1994)
★★★★
王靖雯终于义无返顾地用回她的本名“王菲”,还扎起了一个乱得像野草的吉普赛头,真的是在“讨好自己”。专辑里窦唯开始参与更多的制作部分,全Band Sound的音效,王菲的“另类”风格完全确立。
《Coming Home》(1992)
★★★☆
专辑的标题名为“回家”,而封套上的王靖雯正好坐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可真正意义她回的却是香港那个不太亲切的家。不过,镀金归来的她却掀起了一场美式R&B的“浪漫风暴”。从此,这位“容易受伤的女人”便占据了香港歌坛女歌手的一线江山,至今再没下来过。
《You're The Only One》(1991)
★★★
一张黑白艺术效果的大头像。凭这张专辑,王靖雯拿到了“叱咤乐坛女歌手“的铜奖,令人意外的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她竟然心灰意冷地告别了香港,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深造去也,只留下一支“静夜的单簧管”还在幽怨地吹着……
《执迷不悔》(1993)
★★★
她的这股R&B之风越刮越烈,令“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的奖座不再写着“梅艳芳”或“林忆莲”的名字。
《天空》(1994)
★★★☆
一张音乐编排和概念构思都很出色的国语专辑,全部由两个字串起的歌名,天空下王靖雯的神情若即若离。
《浮躁》(1996)
★★★★☆
封套上肤色有些黝黑的王菲面相分裂,而这正是她真正“自主”的姿态。彻头彻尾的DIY精神,彻头彻尾的北京制造,谋杀了所有想听悦耳旋律的“不轨”念头。
《王菲》(1997)
★★
身为人母的王菲第一次开声,但她那故作风尘的形象却有违母亲的尊严。虽也有《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一曲风靡并成为流行语,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俗不忍闻。
《Everything》(1990)
★★☆
低头沉思的王靖雯透出一种秀美,但在紫醉金迷的香港,这样的包装似乎还是老土了点。不过《巴黎塔尖》、《Everything》、《哭墙》等上榜佳作又让香港歌迷记住了那把甜美的声音。
《王靖雯》(1989)
★★☆
四年之后的北京女孩摇身一变为香港的时装模特,连名字也找拆字先生取了个很雅致的“王靖雯”,自然封套上的形象也带着半生不熟的港味,这张专辑中的《无奈那天》、《藉口》、《尾班车》、《仍是旧句子》等歌都流行一时,甜而不腻,柔而不嗲,虽不免带着邓丽君的影子,倒也颇有可听性。
《风从哪里来》(1985)
★
封套上的那个女郎是邓丽君吗?那甜蜜蜜的微笑,那抵御风寒的毛衣,简直如出一辙,哦,除了那张略显纯真的脸!这是王菲真正的处女专辑,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不过说白了就是一盘扒邓丽君歌骗傻冒歌迷的带子。
《唱游》(1998)
★★★★
凄迷、诡异的朋克眼影,让人怀疑王菲在抄袭Bjork。然而这却是一张弥漫着荒岛情怀和母性关爱的作品,它的水准和价值似乎被乐评人低估了。